津山城解说

【津山城址】
在本能寺政变中与织田信长共命运的森兰丸的最小的弟弟森忠政在大约400年前成为了美作国(冈山县北部)的大名,他从1604年 到1616年 花费了13年的时间建造了津山城和城下町。
津山城由在鹤山的最高处构筑的有天守鹤御殿的本丸(大本营)以及用了三层的石墙和90栋以上的橹楼及城门武装的二之丸、三之丸和整座山的城郭组成。
该城的城主一直继承到了森家族的第四代,之后由德川将军家族成员的松平家继承直到明治维新。
后来城内的建筑物被全部拆除,只剩下了石墙。2005年复原了备中橹楼。
城址现在成为了鹤山公园,是有名的樱花观赏地。
【天守】
它是津山城中最大规模的建筑,津山城和津山城下町的象征即是此“天守”。它外面看上去是五层,实际内部也是五层。外观简洁,甚至没有破风(抱厦)等装饰,有火枪口101处,射箭口59处,它的高度为22m,并且是建在6m高的石墙上的。它的威严完全无愧于作为城堡的“标志”。
该天守建造于本丸的西边,与本丸之间夹有石墙和两处大门,这种设计使得万一发生危险时,天守及其附近自己就可以单独形成一个城堡。
天守阁的顶层吊有细川伽罗奢的丈夫小仓城主细川忠兴赠送的西洋风格的吊钟。

【备中橹】
从绘画中可以看到,它是津山城中为数不多的仅次于天守的大规模的橹楼,由本丸向南伸展建造,也是从横穿城下町的“出云街道”可以眺望到的橹楼。
它是宽24m,进深8m,高度达13m的二层建筑,屋顶铺瓦,墙壁刷有白石灰,窗上有格子并设置有射箭口和火枪口。内部被分隔为10间,全部铺满榻榻米。
该橹楼只能从藩主的起居室通过连廊进入,所以被认为是藩主家族的私人生活空间。特别是绘画中在墙壁上写有“唐纸”(推拉门纸),所以这应该是藩主家族中女性的生活空间。
“备中橹”的名称据说来自于娶了筑城主森忠政的女儿“松”的“池田备中守长幸”。

【津山城的护城河和门】
森忠政既是织田信长家臣中别称为“进攻者三左”的森可成的儿子,也是在本能寺政变中与信长共命运的坊丸、力丸和兰丸三兄弟的弟弟,他在1603年获得了美作国一国的186500石的厚禄,耗费了将近13年建造了津山城和城下町。
以位于吉井川北侧的独立丘陵“鹤山”为中心筑城,选择东侧的宫川建造护城河,在南、西、北侧挖掘护城河和建造土堤以加强防御,以六处大门将城内外隔开。
城内和城外虽然以土桥相连,但该京桥门的部门是城堡的大门,所以建造了规格较高的木桥。同时在桥两侧建有石墙,从而阻止外敌侵入。

【表中门】
“表中门”位于从三之丸登上二之丸的登城路的正面,是将二层橹楼的一层当作大门的“橹门”。
以往的考古发掘发现了柱子下方的“础石”,由此判断出了城门的结构和规模。其长度长达32m(16间),不仅是城内最大规模的橹门,也是除江户幕府所筑城郭以外的日本最大规模的橹门。
一般来说,城堡中的道路大都为了防止敌人攻入而修建地较为狭窄,但这一部分的道路却例外地宽阔,这表明禁城主森忠政在防御上颇有自信。
因为础石一部分显露在外,您可以看到础石实际的样子。

【表铁门】
表铁门,是前往本丸入口处的橹门,名称由来是因为大门整体被铁板覆盖。穿过大门后是石阶。登上石阶,转向180度,就是本丸正殿的玄关。这处玄关,相当于表铁门的二楼。登上玄关的石阶,是被叫做式台的房间,连接到“会客厅”。再往前去是“旗杆厅”、“枪之厅”,与正殿的大会客厅相连。表铁门不仅只是一个城门,还有作为本丸御殿正式入口的作用。因为文化6年(即1809年)的火灾,本丸正殿所有的建筑物和表铁门、后铁门等都被烧毁。观察东侧的石墙,可以看到因火灾受热变红的石块。

【本丸】
津山城的最高处被称为“本丸”,中央广场上伫立着宏伟的本丸御殿(大殿),在它周围天守和橹楼林立。
御殿的格局为前方是藩主处理公务的“表御殿”,后方是进行日常生活的“奥御殿”。表御殿的房间有“皇帝之间”、“松之间”和“紫阳花之间”等,每间房间推拉门上的图案不同。奥御殿的起居间有“御座之间”,寝室有“御寝之间”等根据功能命名的房间。
因御殿兼具津山藩“役所”(官署)的作用所以需要很多房间。因此,原本大都被用作仓库的“橹楼”内部也被当作“本丸御殿”使用,从而确保有足够的办公地点。